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切实把十九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生动实践,展现新时代下齐鲁纺织服装产业的新风采、新姿态,12月21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支持,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北京中纺永景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中国(齐鲁)科技纺织时尚展暨山东纺织服装新动能发展大会”在济南举行。
“山东新纺织”在出发,齐鲁科技纺织品牌联盟成立。以“新科技、新动能,新时尚、新未来”为主题的山东纺织服装新动能发展大会召开。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季缃绮在致辞中提到,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纺织服装企业要实施创新驱动,发挥科技优势,不断提升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水平;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要推动跨界融合发展,利用纺织服装产业基础雄厚、配套完备优势,不断延展产业链条,发挥协调发展的集聚倍增效应;要坚持品牌化发展路线,强化品牌的开发、利用和维护,争取将更多企业打造成为百年老店、世界名牌,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贡献力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致辞时,对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发展表示肯定,对本次活动的召开表示祝贺。“新时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正呈现新特征、展现新作为,产业新定位日益清晰;深度竞合成为世界格局,协同创新成为历史选择;聚焦新平衡、拥抱新时代、实现新发展,成为纺织强国建设的新战略与新路径。”他表示,在主要矛盾转变的大环境下,行业发展战略新路径是寻找新平衡。首先是要实现“质与速的平衡”。速度已成为一种竞争优势,缺少耐心与短暂关注正形成一种消费趋势,产品迭代在加快,要求产品开发与供应必须更快速、更敏捷。但是,过度关注速度竞争会降低创新质量,因此,以工程化的方法,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规模化实现质量与速度的平衡。其次是要实现“虚与实的平衡”,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等纺织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行业的运营模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必须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根据纺织产业特点,开展产融结合、两化融合和制造业服务化等模式创新,实现虚实平衡并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再次是要实现“义与利的平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行业生态、短期收益与长远价值的关系,实现经济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既要追求经济增长,也要夯实产业发展的土壤;既要优化产品供应,又要履行好社会责任。
针对山东纺织服装行业正在实施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工程,孙瑞哲建议:
一是加快实施集成创新和协同发展战略。发挥山东纺织服装基础雄厚、链条完整、要素齐全的优势,加快实施集成创新和协同发展战略,使行业价值链上一个环节的创新,可以在另一个环节得到快速应用转化,能够更好地发挥集成创新、协同发展的叠加、聚合与倍增效应,激发提升山东行业协同发展的巨大空间。
二是加快由科技研发优势向品牌质量效益优势转变。发挥山东研发投入巨大、科技创新成果众多的优势,统筹推进“中国(齐鲁)科技纺织时尚周”、“齐鲁科技纺织品牌联盟”和“山东纺织服装科技转移转化中心”三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山东纺织服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
三是加快科技化、时尚化、绿色化“三化”融合发展步伐。发挥政府高度重视、协会勇于担当、企业敢为人先的立体优势,加快科技化、时尚化、绿色化“三化”融合发展步伐,率先实践“科技、时尚、绿色”产业新定位,加快建成纺织服装强省,在纺织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做出更大贡献。
为进一步引导创新资源配置、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全面推进山东省纺织服装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共同致力于支撑山东纺织服装领域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会上,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发起,迪尚集团、岱银集团、即发集团股份、康平纳集团、华纺集团、恒丰集团、酷特智能、鲁泰股份、华兴集团、南山纺织服饰、青岛大学、如意科技集团、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三和纺织、魏桥纺织、银仕来股份、愉悦家纺、中纺永景等18家企业参与的齐鲁科技纺织品牌联盟正式成立。
未来,联盟将整合相关资源,建立联盟成员单位联合研发和协同创新平台,搭建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突破纺织服装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实现技术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分工,促进研发、生产、应用的合理衔接,通过产业化示范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山东是全国纺织服装大省,2016年山东纺织服装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位居全国第二位,基础雄厚;山东拥有纺纱、织造、服装、产业用、家纺、印染、化纤、纺机等纺织产业链上所有细分产业门类,链条完整。

